05年是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拐点年”?

来源:网摘

2513次

发布日期:2005年05月14日

扫描二维码进入

微信H5资讯

扫描二维码进入

资讯小程序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汽车产业走的是一条以主机厂为先导的路子,零部件工业长期受到忽视,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有规模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已达5--6000家,但都存在相同的弊端。正如《竞争力报告》中分析的一样: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战略格局上尚存在诸多问题,如:数量多,规模小、投资力度小;零部件企业条块分割,体系分割;研发、生产与销售服务脱节等,这些弊端致使成本居高不下、规模效益发挥不出来,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就具体企业来说,与国际上大型零部件公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尤其表现在科技含量较高的汽车电子产品和电控机械零部件新产品的研发、技术创新方面。

 

  在市场竞争方面,零汽车零部件企业其实要比整车的竞争更市场化,更白热化,既没有国家保护等政策,也没有地区保护主义。因为主机厂家在选择零部件供应商的时候是不留情面的,一般一种部件有2—3家同时供应,如果质量、价格没有优势就会随时被淘汰,而且整车和主机厂家为了降低成本,每年都持续压低零配件供应商的价格。在这种压力下,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基本上执行的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2004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由井喷期进入到了平稳增长期。这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市场的竞争也已演化到了一决生死的最后时刻。因此,对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2005年将是决定谁是成者王,谁是败者寇拐点年。

 

  2005年,对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能否迈过这三道坎,至关重要。

 

  一是成本坎钢材涨价,燃油涨价,整车却不停的降价,我们的利润越来越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控制成本是当务之急。这是前不久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颁奖典礼上,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代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的确,近两年来,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原材料大幅度涨价,而产品因汽车整车不断降价各主机厂转嫁的降价等因素的双重压力下,其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湖南江滨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经营高、中档柴油发动机活塞、齿轮、机油泵的专业化企业,2004年就因为原材料大幅度涨价,而产品降价,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今年初江滨公司为了切实加强成本管理,消化因材料涨价、产品降价造成的减利因素,增强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借鉴企业开展“QC小组科技创新项目的成功做法,组织员工开展了群众性的成本风暴行动。为了开展好这一活动,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刘德怀挂帅的成本目标管理项目领导小组和评审小组办公室,制订了《成本目标管理专项项目管理程序》(以下简称《程序》)。

 

   《程序》对项目申报、评审、立项、项目变更、时限、项目验收、项目奖惩等作了明确规定。如《程序》规定,申报项目应围绕现有生产经营状况,结合企业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各部门初步审核,认为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带来现时或长期经济效益的项目均可申报。申报时应上报项目建议书。

 

    项目分两级:有重大经济效益、投资较大的成为公司级,报公司评审小组办公室;各部门设立部门级项目,由各部门管理并报公司备案。各部门报项目时应出具初审意见,公司评审小组组织有关专家、领导评审,对于属公司级并可实施的项目将出具项目评审意见,交公司领导小组审查,经批准后立项下发。属部门级项目,评审小组签署意见后由各部门立项执行。公司级项目立项后,实施单位应编制实施方案报公司评审小组审批后方可执行。

 

    接到项目申报后评审小组7日内评审完毕,15日内领导小组审批下发。实施时限可根据实际状况,编制短、中、长期项目,但最高时限为2年。见效时限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但最长时间应在项目竣工验收后一年之内。月度考核,年终决算。凡经过立项的项目,各实施成员单位应按计划完成期及时上报竣工验收申请书,报评审小组办公室;办公室应及时组织有关专家、领导进行竣工验收,出具竣工验收报告,报公司领导小组审批。所有项目实行一次性单项奖惩,公司级项目,经验证产生经济效益每年在100万以上的项目,按新增利润(或成本节约)的2%,经验证产生经济效益每年在50万元以上100万以下的项目,按新增利润(或成本节约)的1.5%50万元以下的项目,按新增利润(或成本节约)的1%进行奖励。

 

    凡经过立项实施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或实施完工后,发现私自变更计划其投资高于收效时,经有关专家、领导评审,评审小组有权中止其项目,已实现的投资及造成的损失,由实施成员单位全部承担。1---4月该公司经过各单位、部门申报,已经评审并批准立项实施的公司级成本目标管理项目共有39项,据初步结算,到今年底,经过实施将产生预期经济效益800多万元。目前,所有成本目标管理项目正按预定计划顺利实施,有的已开始初见成效。

 

  当前,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几乎成了所有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都在怎样降成本,增效益上各显其能,纷纷使出了各自的杀手锏看家本领2005年可以说是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风暴年

 

  二是融资坎。如果说降成本汽车零部件企业还能自己掌握一定的主动权的话,那么,资金这一相当于企业的血液的东西,却成了决定汽车零部件企业特别是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生死的关键。

 

  记得国内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老总说:阿里巴巴网站的CEO曾说,所有的网络公司都倒闭了,我们还能跪着活下去,就是胜利,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是如此。这悲壮的话语中,向我们陈述了一个铁的事实:2005年的车市是一场生死较量,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生存将是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

 

  众所周知,汽车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链则就像生命肌体内运输养料的血液,是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因素。目前,对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特别是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都存在缺血的危机。

 

  前不久召开的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颁奖典礼上,一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代表诉苦说:2004年以来,我们公司所用原材料的价格已经上涨了50%以上,整车企业将我们公司生产的产品价格压了30%左右。同时,整车企业还拖欠货款,而在拖欠货款数月之久后,整车企业用所产整车抵消货款。我们的利润越来越薄,资金周转越来越困难。尽管这样,我们还得硬撑着,既不能偷工减料,又不能不干。

 

  诚如其言,这位供应商代表的话道出了国内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难言之隐。近两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银行继续紧缩银根,因而,国内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均面临着同样的经营环境和同样的遭遇,都是同病相怜。长期以来,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数依靠银行贷款,这在企业效益好的时候,银行是争着贷款给企业,但当市场不景气的时候,银行则紧闭大门。谈到融资,一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老总说:我们只能从个别的股份制银行融资,很难从四大国有银行获得贷款。我们也想拓展其他融资渠道,比如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等,但由于受到诸多政策的限制,只能望兴叹。

 

  还有一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老总称:由于我们企业的产品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一直想上两个新产品,可由于资金短缺,银行又不给我们贷款,这一计划已经被搁浅很长时间了。

 

  三是核心技术和品牌坎。从长远来看,企业生存的前提是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产销量必须维系一定的量,与实力雄厚的企业相比,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品牌、服务等都存在差距,其完成市场占有率唯一的优势就是低价格。但在频繁降价的态势下,市场增量与利润降低变得一致。在盈利与亏损的分切线上,如何掌握这个度,也许企业自身也把握不了。

 

  目前,我国经济已融入全球一体化,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自己称雄于市场的核心技术,必须拥有优质产品质量和一流的品牌,也就是核心竞争力。否则,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将会被强劲的国际国内竞争对手一步一步的吞食掉。

 

  在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上,也有比较成功的企业。如湖南江滨机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他和很多有远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一样,在开发设计、试制、生产、管理等各方面,敢于创新,擅于创新。近两年来,该公司在研制活塞新材料方面,工程技术人员敢于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自行研制出了JB-2新材料用于制造新型活塞,该材料的研制成功,获得主机市场的普遍好评,并获得省、部级权威部门鉴定,目前,该成果正在申请专利。这将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不仅如此,该公司瞄准当今世界先进质量管理标准,苦念质量经。该公司于1999年就先后顺利通过了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的GB/T19002-1994idtISO9002:1994GJB/Z9002A-1996质量体系标准认证。又于2004年通过了GB/T19001-2000idtISO9001:2000GJB9001A-2001版的现场审核,并先后于6月和12月顺利取得认证证书。在此基础上,该公司于20047月下旬,又一次性通过了瑞士SGS认证公司专家审核组的ISO/TS169492002质量体系认证现场审核,于200412月初顺利取得认证证书。这标志着公司正式拿到了通往国际汽车零部件市场的通行证,为公司今后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赢得了市场先机。使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了一个新水平,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江滨活塞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企业的良好形象。目前,该公司一直处于市场火暴,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

 

  降价的屠刀依旧在挥舞,嗜血的车市一步步将弱小者逼进了死胡同。当今的车市如战场,归根结底拼的是实力,玩的是真刀真枪,在产品质量、研发能力、资金积累、核心技术和品牌上都显劣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尤其是那些势单利薄的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奋力一搏,要么被汹涌的市场激流所淹没,从此永远退出历史的舞台。

 

  大浪淘沙。2005年,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究竟鹿死谁手谁是笑到最后的英雄?我们将拭目以待。

汽车零部件汽配汽标整合
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华人螺丝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这些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114@luosi.com或直接在线联系华网客服

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先取得编辑授权或本站的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华人螺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