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唱响印度 异域淘金商机多

来源:慧聪网

1149次

发布日期:2008年01月15日

扫描二维码进入

微信H5资讯

扫描二维码进入

资讯小程序

    可能在一些中国人的脑海里,我们的邻居印度,除了古老神秘以及近年来名气颇大的软件业外,更多则是贫穷落后、天灾频发的印象。事实上,这个有着10.3亿人口的南亚大国不仅是经济总量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发展中国家,而且在过去12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更是保持在6%左右。数月前,美国高曼萨奇公司在一份预测报告中称,按目前速度推算,印度在2050年将成为美、中之后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近年来,印度稳步发展的经济、日渐放宽的投资环境、巨大的市场规模及蕴藏的潜力都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到来这里“淘金”的行列。

    民营企业唱主角

    迈入新世纪以来,在中印政治关系大幅改善的背景下,经贸往来呈现出了雄厚的发展潜力。权威统计资料显示,中印贸易额由1999年不到20亿美元,猛增到2003年的50亿美元,3年就翻了一番。仅今年前9个月,中印贸易额就达到53.3亿美元,同比增长54.8%,其中中国对印度出口额达到23.7亿美元,同比增长28.4%。许多经济专家预测,今年两国贸易创下70亿美元新纪录的目标已指日可待。

    目前,印度已成为中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经贸合作已从单纯的商品贸易逐步扩大到包括工程承包、技术贸易和相互投资在内的经济技术合作。其中,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公司开始成为主力军。

    记得3年前笔者刚到印度时,只有几家“国”字号公司在新德里开设了办事处。而近两年,无论是在新德里,商业城市孟买和金奈,还是印度“硅谷”班加罗尔以及南部科技城海德拉巴,都可能遇到忙忙碌碌的中国商人。笔者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新德里办事处获悉,去年东航开通的北京—新德里航线,在经历了初期的萧条以及非典时的停滞后,如今又是宾客满座,即使航班已恢复到一周两班,有时也是一票难求。

    某中国公司驻印度办事处由于设立时间较长,住房较为宽松,对印度情况十分熟悉,是一些初来乍到的中国商人首选的落脚处,一度被大伙戏称为“总接待站”和中印经贸关系的“晴雨表”。总代表南先生表示,以前来印度做生意的中国人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张“老面孔”,而如今来这儿的人至少翻了好几倍。

    “中国制造”名声响

    一些印度媒体同行表示,以前印度人怎么也不相信中印贸易能达到今天50亿美元的程度。即便去年年初,不少印度人还对中印能否在2008年实现双边贸易额100亿美元持怀疑态度。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印都以大量、低薪的高素质劳动力见长,似乎更是一种竞争而非互补的关系。可现在看来,一方面中国科技研发能力正在大幅提高,产品高技术附加值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也优于印度;另一方面中国还有大量尚未消化的剩余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不会立即大幅提升,因此中国货的综合竞争力较高。照如今的趋势,两国政府今年达成的2005年实现双边贸易100亿美元的目标都有些保守。

    一位印度商界人士说,长期以来,印度市场上中国货很难见到。由于缺乏了解,“中国制造”在印度某些人眼中几乎是质量无保证的代名词。随着近年中国商品的涌入,印度各界对中国商品的印象有了很大改变。从印度“灯节”期间遍布市场的玩具饰品,到随处可见的电子器材与电脑配件,“中国造”的名声开始叫响。尤其是电子、灯饰、玩具、服装、鞋类、陶瓷、家具、建材等中国产品在当地市场最受青睐。他还告诉笔者,不久前他曾偶然品尝中国的红葡萄酒,口味之纯正竟让他以为是法国原装进口货。如果能有渠道从中国进口这种酒,肯定会受到印度上层人士的喜爱。


    商机俯拾即是

    一位在印度做生意的德国商人曾说过,“今天的印度市场就像10年前的中国市场一样,到处充满机会。”对此,许多前来印度考察的中国人都有同感:只要留心,市场广袤的印度,商机到处都是。

    自1991年启动经济改革进程以来,印度经济实力稳步增长,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新兴经济体中名列第二。如今,印度已经开始推进第二阶段经济改革,除农业(不包括种茶)、原子能、铁路、房地产、零售、传媒外,印度已经放松或废除了绝大多数对贸易、外商投资和外汇的控制,允许私人投资几乎所有的行业。银行、保险、手机、机场等许多此前不对外资开放的行业也欢迎外国商人投资。此外,印度卢比已可在经常项目上兑换,并将实现在资本项目上兑换。现行基本关税也有望在今后三年内从35%调低至20%。在《印度2002—2007年进出口政策》中,政府还批准经济特区内企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比例可达100%,投资总额不封顶。特区关税和税收按“外国领地”对待。国内其他地区产品进入特区也享受出口产品的免税待遇。国外产品进入特区还免征关税。

    笔者在印度东部商都加尔各答偶遇一位前来当地洽谈业务的杜先生。杜先生考虑近期要在加尔各答开设一个仓储物流中心。届时将根据当地用户的需求,大规模采购中国知名的电子、机械以及日用消费品,凭借加尔各答地理上的优势,将产品辐射到印度以及南亚各地。在他看来,尽管印度投资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随着中印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无论是从经济层面,还是从印度市场的容纳能力以及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出发,中国企业和商品进入印度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

    来自北京的寿先生告诉记者,印度丰富的木材资源、香精、水产品、手工艺品、皮革和医药半成品不仅质量好,价格优势也十分明显。如果能大批出口到中国市场,肯定大受欢迎。而中国的白色家电、五金、日用品、轻工业产品价廉物美,在印度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湖南三一重工集团印度公司董事长李雪松还透露,总公司之所以决心要在印度扎根,除了劳动力资源丰富外,更为重要的是,印度中央以及地方政府都正在加快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目前正在动工、连接全国四大城市的“金四角”高速公路网为例,预计总投资额将达4800亿卢比(1美元约合45卢比),商机不言而喻。

    行前须充分准备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印度商机巨大,两国合作前景广阔,但考虑到中印两国政治体制、风土人情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中国人去印度“淘金”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在许多远离中央政府的邦,地方保护主义意识严重,中央政府也无可奈何。一些地方工会组织势力非常强大,而地方政府为拉选票,不敢得罪他们。对此,专家建议中国商人应加强对印度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从事经贸的习惯做法进行详细的先期调研,选择到那些经济活力好、购买能力强并对外资给予税收以及雇工优惠政策的地方发展,避免匆忙进入。

    其次,与官方打交道一定要有耐心。必要时宁可多花些钱,聘请当地知名的咨询公司,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再者,目前印度商界甚至政府一些人士仍对中国商品存在恐惧和防范心理。因此,在巩固传统商品市场的同时,中国人要积极探讨新的合作形式,如发展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开展工程承包等。坚决制止一哄而上和相互削价竞销,避免在倾销问题上授人以柄,让自己陷于被动。

    此外,应在印度寻找信誉好、实力强的合作伙伴,并聘请知名的律师。印度的商业法律法规体系十分庞大,外国人往往会被弄得“一头雾水”。因此找一个可靠的、有能力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合作伙伴极为重要。同时,最好利用印度员工管理公司,他们熟悉当地的情况,便于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中国制造”印度淘金
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华人螺丝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这些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114@luosi.com或直接在线联系华网客服

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先取得编辑授权或本站的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华人螺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