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顶层设计 中国汽车零部件面临5项挑战

来源:中国汽车报

770次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08日

扫描二维码进入

微信H5资讯

扫描二维码进入

资讯小程序

   “潍柴、玉柴、锡柴和法士特,福耀玻璃、戴卡车轮,万向、宁波华翔和中航零部件,航盛和均胜汽车电子等一大批崛起的企业,以及长安、华晨、江淮、奇瑞、中国重汽等各大汽车整车企业自主发展起来的动力总成系统零部件等等,这些都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和基础。”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在2014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上做《战略引领,整零协同——为做大做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而努力》主题报告时表示,我国汽车零部件基本发展态势良好,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将引发竞争格局的变化不定,未来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发展会越来越艰难。

  中国品牌零部件90%产品集中在中低端

  “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叶盛基在会上表示,据不完全统计,零部件企业数超过1万家(规模企业不到6000家)。外资背景的企业(独资45%,中外合资55%)占规模企业数20%,而其市场份额达70%以上。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市场份额不足30%,其中90%的产品集中在中低端。

  叶盛基认为,近年来外国独资、中外合资企业零部件快速涌现,基本垄断了关键和核心技术,中国品牌零部件有边缘化的趋势。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中,拥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占整个行业的3/4以上(外国独资企业占40%、中外合资企业占35%左右),非核心零部件集中在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

  “汽车的技术含量主要体现在关键和核心零部件上,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叶盛基表示,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领域,外资市场份额高达90%,其中,发动机管理系统(包括电喷)、ABS等核心零部件,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是95%和90%以上。

  零部件产业发展亟待顶层设计

  由于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人才匮乏、技术创新力差、缺乏原创产品,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产品核心竞争力难以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抗衡。叶盛基认为,当前中国零部件发展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第一,目前国家缺乏对汽车零部件产业战略转型升级的系统规划,缺乏鼓励和支持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和生产的相关配套政策,促使汽车零部件企业独自苦撑发展,不能形成合力、不能有的放矢地对特定关键零部件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和实现突破。

  第二,面对国家节能、环保、安全法规等方面要求的日益严格,面对来自整车企业配套采购质量要求的不断强化,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全面提升质量的压力。

  第三,零部件企业具备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能力,已成为进入整车配套体系的基本要求。面对未来,要求零部件企业拥有基本的开发能力的同时,还应拥有超前技术开发能力。

  第四,一些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对产业认识不足、缺乏战略规划、实际投入不够、追求短期效益,加之在研发、生产、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缺失等,造成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与外资企业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第五,所有零部件企业为满足汽车整车企业要求都实施了 ISO9000、ISO/TS16949认证,但部分企业获得认证的目的性认识不足,管理体系执行力不够,体系运行绩效差,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

  此外,长期以来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的合作关系不和谐,整零企业合作亟待改善。同时,零部件企业与上游产业的合作也亟需强化。

  新常态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必须实现转型升级才有出路。叶盛基认为,为引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尽快研究和确定零部件未来发展方向,制定零部件产业未来发展规划和目标。到2025年,建立完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形成基本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基本实现中国零部件产业由制造向创造的战略转变。

中国汽车零部件面临5挑战
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华人螺丝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这些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114@luosi.com或直接在线联系华网客服

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先取得编辑授权或本站的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华人螺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