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零部件通用化的利与弊 降低成本 VS 风险犹在

来源:盖世汽车网

1327次

发布日期:2014年07月21日

扫描二维码进入

微信H5资讯

扫描二维码进入

资讯小程序

      近日外媒报道,日本14家汽车及摩托车企业将携手成立“国际标准研讨会”,欲在通用性高的零部件和车载半导体等方面统一规格,以降低零部件开发和生产成本,提升日本汽车的竞争力。

      降低成本

      随着全球化发展,各国都在为降成本而努力,最早因物流费用高,很多车企实现生产本土化,在海外当地开工厂。后来发现,海外建厂对于降低成本的效果并不显著,于是,采取了企业内部平台化战略。直到最近提出了企业间零部件、技术通用化联盟。

      “零部件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整车的研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降低采购成本,降低质量风险、装配工艺、整车厂的制造成本等。”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总工程师宁晓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风险犹在

      但是,有专家指出,这种大规模的零部件通用化也会带来一定风险。

      因为,零部件通用化前期需要企业大量市场试验验证、设计、反复测试,这种技术降成本需要控制因为潜在的质量问题而带来的客户抱怨。零部件通用化后,一旦零部件出现问题,容易引发连锁召回事件。

      这种问题早之前已有过教训。在2009年至20a10年对丰田公司接二连三地宣布召回,召回总数超过其2009年的当年产量,此次风波让丰田在全 球声誉、经济上损失惨重。召回主要原因是因为供应商供应的零部件出现质量问题,零部件的同平台通用化涉及众多车型,造成大规模大数目的召回。

      2009年4月27日,由于受同一零部件缺陷的影响,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3家车企在国内共同召回了6款1.3549万辆轿车。多家车企因同一零部件生产企业生产的零部件质量问题、同一天宣布召回,在中国汽车召回史上尚属罕见。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表示,一部汽车由几万个零部件组成,只要有一个零部件发生质量问题或设计有缺陷,都会给汽车埋下不安全隐患。如果通用化的零部件一旦发生问题,大规模的召回是必然。

      考验中国企业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汽车产销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中国汽车行业的自主零部件产业还很不适应整车发展的需要,拖了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后腿。我国现有近8000多家规模以上的零部件企业,但是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零部件企业却很少,大部分处于仿制或局部开发的状态。我国零部件的装备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大约为10~15年。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日本车企集体推进零部件通用化,意味着车企推动零部件通用化由从内部走向外部联合。未来这种推进整体行业零部件通用化将是大势所趋。

      采访中,有人担忧零部件通用化会对中国自主品牌, 及中国零部件业带来冲击。对此汽车界零部件著名专家、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界资深专家陈光祖则认为,零部件通用化将对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 有积极推动作用。他说,中国汽车基础通用零部件生产水平在国际上不差,对此应该有信心。他告诉记者,现在已经不是采购货比三家的年代了,战略协同联盟很重 要。丰田将某一通用零部件在印度或者在中国生产加工,这是件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基础零部件国际竞争,我们还是有底气的。另外,任何一个车企在零部件加工 委托上,一定会选择质量高、本土企业,不会舍近求远的,这样才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采访中,业内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企业也必须看到统一标准、通力协作的重要性,在现阶段要想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加强平台化建设, 因为平台化战略不仅意味着自主品牌车企的研发更为高效和正规,还将使自主品牌车企从零部件配套、到整车生产、再到售后服务的全价值链实现良性循环。

      陈光祖说,过去80%的零部件都是车企自己加工,随着汽车国际化发展,现在整车厂的精力基本集中在科研、车型开发上。苹果公司从不开发零配件,他们研发的是集成系统软件。

      陈光祖认为,零部件通用化合作不要紧盯在降成本层面,应该落在高端合作上。为某一个基础通用化零部件的合作,不是最终目的,协作意义不大,这样的产品不会太核心。陈光祖认为像新能源某一个高端、前瞻有竞争力的项目合作,实现通用化,才是最终目的。

零部件通用化成本风险
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华人螺丝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这些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114@luosi.com或直接在线联系华网客服

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先取得编辑授权或本站的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华人螺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