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为中国传统的最大的出口地和贸易伙伴。数据显示,中国对欧盟的年出口达3000多亿美元。而作为全国出口大省的浙江,对欧盟的年出口约为550多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5.78%。欧盟市场对中国尤其是对浙江非常重要,欧债危机令中国特别是出口大省浙江面临出口整体下滑的考验。
从目前来看,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出口形成消费市场萎缩和产品价格竞争力减弱的“夹击”。
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对记者分析说,一方面,危机拖累欧洲经济,导致欧洲购买力下降,抑制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危机导致欧元疲软,使得人民币对欧元被动升值,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欧盟客商重新议价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从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对人民汇率已急剧下跌逾10%。而人民币升值幅度越大,中国出口欧洲的产品面临的价格竞争压力也将越大。因为在产品人民币价格报价不变的情况下,欧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下跌幅度,对买方来说,也就是产品价格的增长幅度。
“如果欧债危机的趋势不能得到扭转,未来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肯定将受到更多挑战。”张汉东说。
不少紧固件出口企业“现在订单几乎空白”
一位温州紧固件出口企业的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公司现在对欧洲的出口“一落千丈”。
据介绍,公司的主打产品是紧固件,原来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每年都能做到数千万元人民币的销售额,但“现在订单几乎空白”,“工人都停在那里”。“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完全一样,业务一下子塌了,像跳水一样掉下来……”这位经理告诉记者,现在连公司董事长也“出动去拿订单”了。
但张汉东对记者分析说,欧盟市场对于浙江出口来说,比重大,购买力强,交易规范,是一个“优质市场”。张汉东提供给记者欧盟市场在浙江省出口的相关占比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浙江对欧盟市场的出口都呈现稳步上升2000年为20.67%,2005年达到25.39%,即使是在欧债危机大幕开启的2011年也依然达到25.78%。“对欧盟市场浙江企业必须坚守,决不能盲目遇险则退。”张汉东说。张汉东认为,浙江企业要学会从“危”中看“机”,因为贬值的欧元可以让在欧洲投资的中国企业降低各种相关成本,“浙江企业应扎根欧盟,深耕欧盟”。
对于一些用欧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企业,张汉东建议可考虑采取灵活的贸易结算方式,学会运用有效的金融工具,比如使用非欧元货币结算、押汇等方法,来转移或锁定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