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日,商务部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秋季)》(以下简称《报告》),回顾了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运行情况,分析了我国外贸运行的特点,对我国2010年全年外贸形势进行了预测,并展望了我国2011年外贸形势。
《报告》分析,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稳出口、扩进口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呈现恢复性较快增长态势,拓市场成效明显,调结构稳步推进,促平衡进展顺利,进出口规模均已超过2008年同期水平,总体好于年初预期。
《报告》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仍处于复苏通道,国内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为我国今年后几个月外贸继续保持增长创造了良好环境。但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已明显放缓,外部需求增长空间有限,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我国企业生产和经营压力上升等不利因素,预计今年四季度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同比增速将继续回落。全年进出口约为2.8万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5%左右。
《报告》指出,明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外部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交织,国内要素成本呈继续上升态势,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对外贸易形势不容乐观。预计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
2010年1-9月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情况:
明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1、世界经济总体上将延续复苏态势
目前,世界经济仍延续缓慢复苏的趋势,市场信心有所增强,引发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矛盾和问题有所缓解,私人消费、跨国投资和全球贸易都在不同程度上恢复;各国刺激经济增长的大方向没有改变,主要经济体刺激经济政策退出明显推迟,近期美国、日本相继出台新刺激计划,欧洲虽着手进行财政紧缩,但仍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复苏势头仍将延续。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仍比较强劲,内需增长空间较大,与我国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我国企业进一步开拓新兴市场。
2、多双边经贸合作仍是主流
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多双边经贸合作仍是国际经贸关系的主流。一是在世界经济遭遇困境的时候,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各国纷纷把扩大出口作为提振本国经济的主要手段,也决定其必须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一般不愿、也不敢轻易挑起贸易争端。二是世贸组织、20国集团峰会等多边机制更加健全,规则和机制约束有所增强,既有利于推动各国加强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继续发展,也有利于防止个别国家实行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导致恶性竞争甚至贸易战。
3、国内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向好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出现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迹象。“十二五”规划实施将给经济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将给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我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同时,前两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一系列符合世贸规则的稳出口、扩进口政策措施总体将保持稳定,也有利于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增长。
4、国内企业竞争力和活力继续增强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企业遭遇严重冲击。经过这一轮危机洗礼,企业整体国际竞争力继续提高,活力有所增强,结构调整加快,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强,企业订单比较充足。一是我国主要出口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已经形成产业链长、集聚度高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比较完善,企业综合优势依然比较明显。二是我国出口产品涵盖面广,从传统优势明显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到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抗外需波动和分散风险的能力较强,有利于保持出口总体稳定。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对外贸易发展还面临较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外需增长动力依然不足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没有改变,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可能在较长期间内低位徘徊。今年二季度以来,由于大规模刺激政策到期或效应逐步减弱,美国、日本经济复苏明显放缓,欧洲经济复苏虽然超出预期,但内部失衡加剧,后续增长乏力。尤其是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失业率依然处于历史高位,房地产市场低迷,产能利用率普遍低于危机前正常水平,消费、投资需求依旧不振;政府债务负担沉重,进一步扩展财政政策空间有限;货币政策持续扩张,有可能陷入流动性陷阱,难以实质性地推动实体经济。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通胀压力增大,资产泡沫风险上升,本币升值较快,经济下行风险也在积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由4.3%下调到4.2%。
本轮经济复苏与结构调整交织在一起,很多国家对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寄予厚望并投入大量研发资金,但由于各国发展模式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到目前为止,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取得实质性的技术突破,真正实现产业化和规模经济更显任重道远,短期内难以引领并支撑世界经济发展。因此,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明年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空间有限。
2、各国自顾倾向更加明显,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
今年以来,各国经济复苏进程进一步分化,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自顾倾向强化,贸易保护主义升温。近期,美元持续大幅贬值,已经引发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干预汇市,“货币战”愈演愈烈。从中期来看,美元仍将继续走低,主要货币汇率博弈加剧,企业经营风险上升,势必影响国际贸易发展。在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国际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美欧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强化对绿色、新能源产业和电子信息产品的贸易保护。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最近,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从纺织、轻工等低附加值产业向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蔓延,从具体产品层面向产业政策、汇率制度等宏观层面延伸的态势更加明显。今年9月16日,欧盟委员会对中国数据卡发起反补贴调查,涉案金额约41亿美元,不仅成为迄今为止中国遭遇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救济调查,也是欧盟首次对中国同一产品同时进行三种贸易救济调查,在国际贸易救济实践中极为罕见。可以预见,明年我国企业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将更为复杂。此外,美欧等短期内难以真正取消对我国出口的不合理管制措施,也会影响我国扩大进口。
3、各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增加
近年来,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今年以来更为明显,企业已经感受到较大压力。要素成本上升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但在短期内集中上升势必会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企业出口积极性和外贸发展后劲。从目前情况分析,明年要素成本上升压力依然较大。一是原材料价格可能继续上涨。受全球流动性过剩、弱势美元和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明年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可能继续上行,直接带动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更为迫切,也将推高原材料价格。二是劳动力成本可能继续上升。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普遍反映,面临较大的工资上涨压力。同时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调整将加剧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企业“用工难”问题难以避免。三是节能环保成本增加。目前,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虽然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客观上也会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4、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面临竞争压力上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希望借此带动国内经济复苏。特别是今年以来许多国家希望通过增加出口来提振本国经济,纷纷采取相应政策措施。美欧等先后出台“奖出限入”措施,实施“再工业化”,鼓励产业回流,美国奥巴马政府更是提出为期五年的“出口倍增”计划。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各国争夺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一方面,美欧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出口,与我国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领域竞争势必加剧。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国际分工,竞争力不断提高,将对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和产品直接构成挑战和竞争。此外,许多国家利用本币贬值手段提振经济、促进出口,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企业汇兑风险和竞争压力都在增大。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因此,要妥善处理好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既要看到对外贸易发展面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落实好稳出口、扩进口各项政策措施,保持对外贸易平稳发展;又要充分认识外贸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培育国际合作和多边新优势。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推进贸易便利化,增加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短缺物资进口,努力改善贸易平衡状况。
链接: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随着各国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有所恢复,发达国家补库存效应明显,新兴经济体内需增长强劲,2010年上半年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增长5.3%,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3.3%,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8%。但分季度看,二季度复苏势头明显放缓。从目前情况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仍然存在。
1、世界经济步入持续低速复苏期
目前来看,世界经济总体仍呈复苏态势,尽管二次衰退可能性不大,但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有所增加,增长缓慢、复苏乏力的态势将持续较长时间。这是因为本轮经济衰退不仅是简单的周期性调整,而且在危机爆发过程中,世界经济潜在的问题被逐一暴露,包括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和增长模式之间的矛盾等。这种复合型的经济衰退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可能超出预期,主要表现在:(1)发达国家个人和政府过度消费导致庞大的个人和主权债务,实行紧缩型财政和提高个人储蓄都会影响消费增长,进而影响经济复苏。(2)金融领域去杠杆化还在持续,金融市场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难以实质性地推动实体经济复苏。(3)不少国家提出以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但由于这些新技术尚处在起步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十分有限。
2、就业困局拖累世界经济复苏
虽然全球经济持续缓慢复苏,但各国就业市场并未出现实质性好转。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金融危机期间全球失业人数约为2.1亿人,为有史以来最高。目前许多国家的失业率仍处历史高位,美国9月失业率高达9.6%,预计全年为9.7%;截至7月,欧盟27国失业率已连续六个月维持在9.6%,欧元区失业率连续五个月维持在10%,全年失业率将超过10%;日本失业率从2月份的4.9%持续攀升到7月份的5.2%,全年失业率为5.1%。IMF预计,2011年发达国家失业率为8.2%,就业情况不会有大的改善。国际劳工组织估计,未来10年大约需要4.4亿左右新的就业机会,才能解决危机所造成的失业问题。就业市场低迷不仅直接影响个人消费支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保护主义抬头。解决就业问题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和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复苏的关键所在。
3、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存在潜在风险
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发达经济体纷纷提出通过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尽快复苏。美国将扩大出口视为经济危机之后“再工业化”经济战略的一部分,提出5年内出口翻一番的“出口倍增计划”,并预计通过出口创造2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发达国家促出口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在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实行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存在潜在的风险。第一,各国试图扩大出口势必导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增多,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第二,一直以来高度依赖出口的新兴经济体将受到强烈冲击,经济增速可能放缓。第三,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出口企业可能高度依赖补贴,导致效率低下和道德风险上升。
4、政府公共债务负担加重
由于采取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主要发达国家财政赤字水涨船高。截至2010年9月30日,美国联邦财政预算达到创纪录的1.47万亿美元,赤字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10%。美政府预计,未来10年财政赤字总规模将达7.1万亿美元。欧元区和欧盟政府公共债务未来几年占GDP的比重将远超60%的上限。日本政府公共债务已经居发达国家之首,预计未来财政状况将进一步恶化。IMF报告显示,发达国家负债已临近“债务极限”,G20中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公共债务占GDP比重从2007年的78%上升到2009年的97%,预计2015年将达到115%。目前欧盟绝大部分成员已相继推出财政赤字削减计划,IMF指出,这将导致本已疲弱的欧洲经济增长预期再降低0.25%。
2010年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二季度中国、印度、巴西经济同比分别增长10.3%、8.6%和8.8%。新兴市场出口增加带来大量外汇储备,一季度,中国、俄罗斯、印度及巴西同时位列国际外汇储备前十名。IMF预计,201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7.1%,是发达经济体的近3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继续发挥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
当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风险,一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面临着热钱流入、资产泡沫化和通胀压力上升的风险;二是发达国家失业率高企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三是发达国家推行扩大出口战略,必将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造成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