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发展战略规划将出 加工贸易政策微调

来源:经济观察报

1395次

发布日期:2010年08月23日

扫描二维码进入

微信H5资讯

扫描二维码进入

资讯小程序

  商务部起草的《后危机时代中国外贸发展战略》报告即将在公众面前揭开面纱。

  “现在整个报告和配套细则已经完成,只差陈德铭部长作序。”报告执笔人李钢向本报透露。

  这份即将公布的主报告将定调未来20年中国外贸发展方向,首次勾勒出后危机时代中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发展路线图”。

  不为人知的是,其出台背后经历了一场没有搬上台面的争论。

  “加工贸易的地位问题又被拿出来经受了类似1998年的拷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李钢在之前接受本报采访时也曾表示,“强化一般贸易”是这份报告的核心。

  但是,鉴于目前不稳定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各部委以及中央和地方的态度仍旧是稳定目前的外贸政策,对受争议最大的加工贸易也只会做“三步内”的调整。

  外贸方式出现质的转变,需要的仍然是时间。

  10年之前,10年之后

  此时,占中国外贸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再次成为各部委争论的话题焦点。

  纵观加工贸易被引进中国的历史:从最早的进口替代战略,发展到出口导向型,创外汇和解决就业,这时候加工贸易正式在中国立足。当时的定位就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这些特点30年来没有变过。

  “现在这个定位是不是出了问题,是否仍要保持现在这个格局?各个部委之间,甚至商务部内部都出现了分歧。”上述知情人士说。

  有人提出,汇率问题的根源是贸易顺差,汇率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中国的顺差主要是加工贸易生成,国际压力加大的同时,用了国内这么多的煤、电、气,把环境弄得一团糟。失去了国际形象,国内的企业还是小作坊,真正的东西没有发展起来。

  知情人士介绍,来自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方面的态度是:“加工贸易本身没有赚到很多钱,相反国家每年要拿出大量的出口退税,这个钱到底都补到哪里去了?”

  但商务部和海关则认为目前中国的国情就只能做这些东西,改革不能一蹴而就。

  一直考虑的就业问题,是不可替代还是有点得不偿失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面对这些争论,李钢不禁想起了1998年的那场大争论,当时给加工贸易定下了三条原罪“走私、低端论和污染论”。

  提到走私,在加工贸易的保税管理下(或者是政策作用下),出现的假出口骗税、骗汇这些问题到底有多大,各个部委的意见也不一样。商务部、海关的统计远远小于财政部、税务总局的数字结论。

  后者会问,中国为什么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取消掉加工贸易,实行先征后退,先征进口税,等出去的时候再退税。

  但现实情况是很难做到。

  这种想法1998年的时候也曾有过,当时测算,在当时的情况下把所有的加工贸易都改成先征后退,就需要8000亿才能维持像现在这样运转。这个钱企业拿不出来,需要银行贷款或者其他的一些途径,这是要国内出的。而且钱放在银行,压在国家账户上的,那么国家拿这笔钱干什么?

  “按照现在的贸易规模,远远不止8000亿了,不知道翻了几番。”上述知情人士分析。

  研究的一个新问题是内销,体制已经决定了加工贸易就是两头在外,做不了内销。这也是海关对加工贸易研究的一个主题,就是加工贸易该怎么内销?因为现在加工贸易做内销是不能开增值税发票的,一变就会涉及整个财税体制的改变。

  这样就出来另一种声音,就是假如加工贸易内销了,那还要加工贸易干什么?做一般贸易做内销不就行了吗,或者需要内销的就做一般贸易,需要出口的再给出口退税。

  “其实我们要做的是给要执行的贸易政策提供财政和税收上的政策设计,贸易转型升级以及什么样的贸易方式等等都是由商务部等部委来设计的。”一位财政部官员表示,“如果允许加工贸易做内销,商务部和海关等部门也应该拿出可预见效果、更为具体的政策出来,例如到哪年允许什么样的产业、企业进入到什么领域进行内销,这需要一个详细的时间表格线路图。税收上的配套没有技术难度。”

  加工贸易地位难撼

  和10年前一样,这场争论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地位。

  观点、立场的不同并没有影响各方大方向的一致。

  “从理论上来说,一般贸易比加工贸易更高级一些,因为它的产业链条更长,辐射效应更大。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未来会更多向一般贸易转型这是大趋势,在这一点上各个部委的认识是一致的。”财政部关税司的一位官员向本报表示。

  只是这个过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

  有商务部官员对本报表示,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环境仍然不稳定,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需要给企业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这一点上,大家也是有共识的。

  唯一不同的,是对政策调整的速度和力度。一部分人认为,政策的调整虽然不是要一步到位,但是还是应该做出“可预见效果”的调整。

  例如,“十一五”的时候就曾有人提出,一个五年计划,是否可以把一般贸易增加五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相对降低。

  接近商务部人士透露,报告中不会出现这么具体的规定。对于加工贸易政策的变动,做出的只是“三步内”的调整。例如刚刚对400多个税号做出的出口退税的调整和下半年可能出台的《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的调整,这些主要是针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

  “即使这样的步伐,大家在讨论的时候也是乱成了一锅粥,难有统一意见。”他说。

  最后将会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行文上的表述是:“在加工贸易的转型过程中,继续发挥三个优势的作用。”即,现有的比较优势,主要是指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动态的比较优势,是指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第三是构筑新的竞争优势,这里主要是指一些新兴产业。

  “在这个过程中,外贸的发展方式也一定会缓慢改变。”李钢说。


  相关阅读:

  外贸订单现拐点:“上半年撑死下半年闲死”
  海关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我国7月贸易顺差创下18个月来的最高点,出口更同比增长38.1%,远远高于市场预期。然而在广东,今年对出口企业的挑战才刚刚来临。记者昨日获得的独家数据显示,相关部门日前对广东530家外贸省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七成以上的企业反映员工薪酬上涨,六成以上的企业预期下半年薪酬仍将上涨。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出口企业正面临订单“上半年撑死,下半年闲死”的窘境。

  下半年订单大幅下挫

  与上半年加班加点的热闹景象相比,潮州市红陶制作有限公司的工厂最近开始清闲下来。“出口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国外的客户年初都预期人民币会升值,因此提前下单,导致上半年订单多得做不过来,下半年订单却大幅下挫,比去年上半年好不了多少。如果订单量再持续这样下去,估计10月后工厂将无货可出。

  这种订单全年前后段的失衡情况,不只是在一家企业发生,在潮州多家陶瓷企业都存在。东莞市电子行业协会秘书长尹建文也表示,该协会的部分会员单位也反映下半年订单减少。

  无利可图干脆不接单

  广州市玩具行业协会会长廖燕纯告诉记者,自己的企业虽然订单还是很稳定,但是他却不愿意接单了,因为没有利润可图。“下半年出口企业面对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如原材料价格不稳定、汇率不稳定、工人成本等。本来这个行业利润就低,加上这么多的不确定因素,接了单很大可能没钱赚,所以就干脆不接了。有客户再下订单,我都以‘忙不过来’为由婉拒。”

  忧虑欧美绿色壁垒

  省外经贸系统权威人士透露,广东还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国际贸易保护形势。金融危机爆发后,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发生的贸易摩擦案件无一例外都涉及广东产品。今年6月份,欧盟提出对我国出口欧盟瓷砖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涉及广东30万美元以上出口规模企业就有约150家。长远看,欧美对中国构建的以控制碳排放、防止碳泄漏为借口构筑绿色壁垒很可能成为事实,这可能将成为我们“不能承受之重”。

  (广州日报 林晓丽、赖伟行)

外贸加工规划
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华人螺丝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这些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114@luosi.com或直接在线联系华网客服

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先取得编辑授权或本站的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华人螺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