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欧盟委员会反倾销部门投票决定对产自中国的碳钢紧固件产品征收高达87%的反倾销税,该案将在1个月内由欧盟各成员国批准后正式生效。这将是欧盟针对中国的最大反倾销案之一,中国紧固件产业每年将损失4亿欧元左右的外汇收入,同时丧失约80万个就业岗位。
经济政治化,和政治经济化,历来被捆绑在一起,成为一种通行的国际游戏规则。国家、地区的政治关系融洽之时,政治被经济化,总有一方扮演“圣诞老人”的角色,到一方去大量采购商品;遇到政治矛盾,经济成为替罪羊,明显被打上了政治化的烙印,成为被制裁的对象。中国和欧盟的这种政治经济游戏,由来已久。所不同的,无非是此次紧固件产品遭遇的反倾销政策创下了“目前最大”的纪录而已。
经济受损,我们固然为国内企业心痛。单纯的心痛不解决任何问题,最该做的是通过反倾销教训变得成熟起来。不必讳言,欧盟对华作出的反倾销决议,可以打印出一个长长的名单:早先对中国鞋业和打火机产品的反倾销,9月份传言对中国彩电反倾销制裁、9月份对中国的化纤品出口反倾销制裁、10月份对中国的硅铁出口惩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吃过不少的亏。吃亏未必是坏事,问题在于应该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屡屡遭遇欧美的反倾销制裁,总该在反倾销的大棒下完成国际贸易的“启蒙教育”才是。
纵观遭遇反倾销制裁的中国出口产品,无一例外不是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这个残酷的现实再次提醒我们,在一个知识创新的时代,国际贸易的“硬通货”不是那些日用消费品和小五金产品,而是有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国外交部的警告,坚持会见达赖,这个事实表明,我们的“经济制裁”威胁不大奏效。法国进口我们的产品是低技术含量的,我们进口法国的是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离开欧盟,我们除了转向美日之外,可能就没有卖主了。欧盟离开中国的日用品和小五金,在全国采购同类产品困难吗?可见,国内出口产品的结构应该升级,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
反倾销的第二个“启蒙”意义在于,我们应该汲取出口定价不合理的教训。经济竞争,既有国内同行的,更有国际同行的。作为企业,尤其是我们的中小企业,总想在出口贸易中实现出口愿望。为了这个目的,一些企业采用竞相降低价格的办法击败同行。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不是两家企业之间的游戏,一味的降价可能面对反倾销的制裁。在这方面,国内的企业可谓记性甚差,屡屡遭遇的反倾销制裁,几乎全是这个罪名。定价是门艺术,出口产品不是学雷锋,不是搞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是做生意,为的是赚钱。学会合理定价,不以牺牲自己利益换取出口订单,不因订单损害国家的贸易形象,这是每一家出口企业应恪守的基本要义。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究竟有多少出口企业完成了这个启蒙教育,真的是个未知数。再不懂这个游戏规则,我们的产品在国际上的形象将更趋糟糕。
反倾销的第三个“启蒙”意义在于,迫使我们的外贸经济不可在欧美几个地方扎堆,要有全球视野,开拓真正的国际市场。如果仅仅盯着少数几个地区,一旦遭遇像欧盟组织这样的集体反倾销制裁,遭受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可见,拓展更多的国际市场,以减少被一方恶意制裁的损失,不失为一个必选的经营策略。
反倾销遭遇的学费要交,但不能白交,这才是问题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