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亿美元大单旁落 零部件中国造被边缘化

来源:经济观察报

1068次

发布日期:2008年06月02日

扫描二维码进入

微信H5资讯

扫描二维码进入

资讯小程序

   跨国汽车公司开始对在华采购表现出迟疑了。全球咨询公司PAC集团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通用、丰田、福特等3家顶级汽车制造商的在华零配件采购额将比原先预期的数字减少80亿美元,到2010年,这3家汽车制造商将总共比预期减少160亿美元的在华采购量。

  “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零部件的数量仍会继续增加,但增速已明显放缓,原因是中国缺乏能达到质量要求且价格低廉的本地供应商,而大部分OEM厂商也承认,与3年前相比,他们已经理智了很多。”PAC集团驻上海的全球采购总监金施伟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

  盖世汽车网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显示,跨国公司在中国采购的成果并不像当初预期的那样乐观,几乎80%以上的公司都没有达到在华采购量和采购降成本的目标。

  另一个明显的信号是,本土零部件制造商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急速丧失。全球商业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些中国产零部件的出口成本提高了16%,中国零部件的制造成本不再低廉。

  “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降,在华采购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很多国际采购商已经将目光同时转移到了更具价格优势的越南、印度、泰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汽车分析师说。

  正在丢失的市场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税收政策改变、劳动力成本上升、新《劳动合同法》出台、环保新规以及石油价格上涨造成的物流成本上升,是影响中国零部件全球竞争力的七大要素。”金施伟告诉记者,光新《劳动合同法》出台一项,就会导致零部件厂商的成本上升20%。

  他认为,低附加值产品以及对物料、人工等原材料消耗较大的产品是竞争力丧失最为明显的两大类产品,比如塑料件等。

  尽管中国目前的状况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升值时十分相似,人民币升值、国内需求旺盛等,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当时的日本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之一。

  “我国在汽车及零配件的技术和出口方面还没有成为大国,但生产成本却已经在提高了。”业内资深人士说。

  不过对于大部分本土供应商来说,由于能力不济而丢掉跨国公司在华采购的订单还不是什么致命伤,但是如果连国内市场上的自主品牌企业也开始弃用自己的产品,那么这些严重依赖低端国产车的供应商将会跌入死亡的深渊。

  这个残忍的设想正在变为现实。发展受品牌掣肘的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企业为了摆脱低质低价的形象,不得不开始在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它们相继采取了削减供应商数量以及与国外零部件商合资的策略,试图从零部件环节加强产品的品质保证,而那些生产低端产品的本土零部件企业也自然而然地被排除在其主要客户的名单之外。

编辑:inzen111

零部件160亿美元中国
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华人螺丝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这些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114@luosi.com或直接在线联系华网客服

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先取得编辑授权或本站的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华人螺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