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以后,全球钢铁市场终于摆脱之前长期低靡的局面,进入新一轮价格上涨周期,并于2005年初达到复苏后的第一个高点,此后,受中国市场影响,国际钢市开始调整,并在经过2005年的回调之后,又从新走上上行轨道,于2007年年中全球钢价再次迈上一个崭新的高点。在此期间,以欧美为代表的国际钢价始终高于中国(在此进行的中外钢价比较并不十分科学贴切,如建筑钢材在欧美和中国就存在较大的档次、品质差异,比较目的仅作为参考),以普通热轧板卷为例,在某些时段,欧美的价格甚至高出中国市场1,000元/吨以上,因此,欧美和中国之间形成了长期的外高内低格局。
然而,2007年,国际钢市的这一格局开始有所改观,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国内外以美元计价的钢材价差迅速缩小,在某些方面,中国产品的价格甚至反超。另一方面领导全球钢市的主导权正在东移,亚洲大有取代欧美、引领全球钢市的趋势。
在价格方面,07年以来中国国内的钢铁产品价格涨幅明显超过欧美,以热轧板卷为例,截止到11月下旬,中国主要市场3.0毫米热轧板卷均价已经达到4600元/吨,折合622美元/吨,较06年末上涨了15%,若按前后美元汇率计价,则涨幅超过20%。而美国市场,11月下旬中西部钢厂的热卷出厂价为595至597美元/吨,与06年末的595美元/吨价格相比,几乎未动,而且也明显低于当前中国市场的价格。欧洲市场由于欧元升值显著计价较高, 11月下旬南欧热卷价位在476欧元/吨左右,折合700美元/吨,北欧在487欧元/吨,折合716美元/吨,以美元计价较06年末约上涨11%。日本 11月下旬热卷出口FOB价维持在560美元/吨,较06年末上涨50美元/吨,低于当前中国热卷出口报价。韩国11月下旬浦项4.5毫米热卷市场报价在 654美元/吨,较06年末也仅上涨6.5%,如果以相同档次的宝钢产品在市场上的报价相比,则基本相当。其它如冷轧产品的价格状况与热轧基本相同;中厚板在宝钢大幅调价之后,未来与国际市场也将保持同步。因此,综合比较来看,当前中国部分钢铁产品的价格除较欧洲市场仍有一定差距外,较其它主要市场已经基本达到同一水平。
在全球钢市的主导权方面,07年中国钢市的推涨作用尤其明显。回顾本轮全球钢市的运行变化,2005年初全球钢市达到的第一个价位高点主要是由欧美市场引领,当时欧洲钢价上涨了30%以上。但07年以来全球钢价再次形成的高点却是由中国发动,因为自年初以来,欧美市场基本维持平稳走势,尤其美国市场一度下跌明显,下半年后欧洲市场也萎靡不振,但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涨势强劲,推动了全球钢价的持续上扬。因此,中国钢市的强劲表现对全球钢市产生了积极意义。
汇率因素成主导
国际钢市格局的悄然转变可能令绝大部分人都始料未及,一个拥有庞大钢铁产能的国家在国际钢铁价格上起到推动作用尤其明显。
目前分析,至少有五大原因支持了上述情况的出现:
一、国内外经济增长强劲,尤其中国经济增速更是远高于其它经济体。07年中国经济不仅延续了前几年高速发展的势头,而且增长的步伐进一步提高,使得钢铁消费需求也在加速。与此同时,受早期国内外钢铁巨大价差拉动,中国钢材出口又迅猛增加,致使国内供应明显偏紧,大部分钢材社会库存变化始终低位徘徊。在出口和需求的共同拉动下,钢价上涨无法阻遏。可以说,经济的高速增长是钢价上扬的最直接因素。
二、原材料严重制约产能发挥。中国钢铁产能增长有目共睹,无需赘述,但庞大的产能遭到了原材料的制约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强力阻击。随着中国钢铁产能的大幅增长和对铁矿石需求的扩大,国际铁矿石增产明显遭遇瓶颈,即使一些矿石巨头有大幅增产的能力,但考虑到对矿石的垄断和对提升价格的渴盼,在对中国的供应上也都有所保留。而中国国内矿石开采方面受国家整顿矿山秩序影响,产量增速也呈快速下降趋势,因而与国际矿石供应共同推高了矿石价格的上扬。与此同时,国家对淘汰落后钢铁产能措施的加强,也在抑制着钢铁总产量的增长。两相比较,原材料的制约作用显得更强,1至10月份中国生铁产量增幅只有 15.8%,远低于往年,而下半年各月的生产增幅更是在13%左右徘徊,限制了后道钢材产能的发挥。
三、国际汇率的大幅调整提升了国内和欧洲按美元计价的钢材价格。07年以来,美元对世界上主要货币继续贬值,其中对欧元贬值了11%,对人民币贬值了5.5%,这就意味着中国钢材价格一旦换算成美元将较年初自动提升了5.5%。而欧洲的钢材价格则提高11%,如果将当前欧洲市场的钢材价格按照07年年初的欧元兑美元汇率折算,则换算成的美元价格与当前中国国内市场的价格基本相当,因此,07年国际货币汇率的大幅变动是造成当前国内外钢材价格差缩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来源:中华机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