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企业出口有喜也有忧

来源:网摘

2244次

发布日期:2007年07月31日

扫描二维码进入

微信H5资讯

扫描二维码进入

资讯小程序

  “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记者在与众多零部件企业老总的谈话中了解到,技术水平低、竞争实力弱,仍然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实问题,这也是零部件出口企业所遇到的成长的烦恼。”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近统计整理的全国海关汽车商品出口数据显示,5月,发动机及其零部件出口创汇形势良好。其中,发动机出口创汇0.73亿美元,同比增长14.48%;汽车零部件、附件及车身出口创汇12.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05%。从数字上来看,汽车零部件出口成绩喜人,尽管如此,也并非没有忧虑。用“喜忧参半”来形容当前零部件企业出口情况,应该说最合适不过了。

  在走访“全国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参评企业过程中,记者深入第一线与企业“亲密接触”,了解到众多零部件企业在出口市场上的茁壮之势和“成长中的烦恼”。

  喜:出口意识增强融入“全球采购体系”

  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量持续大幅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2007年前4个月,汽车商品进出口继续呈现稳定增长,其中累计出口创汇111.73亿美元,同比增长36.18%

  这些数字是无数家零部件企业出口增长累积起来的。在记者走访河北力源活塞有限公司期间,力源活塞刚刚召开上半年总结会,从最新的数字了解到,他们的出口额已经占总销售额40%以上,这是近年来其不断开拓国外市场的结果。山东淄博一伟有限公司总经理崔以伟告诉记者,出口市场将是他们下一个重点发展的目标。因为有自己的专利产品紧急继动阀,崔以伟对出口大幅增长充满信心。

  曾几何时,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还普遍存在一种“家门口”市场观念。由于历史原因,零部件企业一直依附于国有主机企业生存和发展。但是,随着近年来实行全球化采购后,过去被零部件企业视为“家门口”的市场已经不再牢固,“家门口”的市场不再是自己的,而遭到其他企业瓜分。近年来,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出口意识普遍增强,不同程度地开始将自身融入到“全球采购体系”。记者在走访调查零部件企业的过程中感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进入“全球采购体系”的重要性,在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纷纷争取进入国际采购平台的“入场券”:TS16949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的第三方认证。

  忧: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

  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记者在与众多零部件企业老总的谈话中了解到,技术水平低、竞争实力弱,仍然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实问题,这也是零部件出口企业所遇到的“成长的烦恼”。

  当前,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生产能耗高、附加值低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如轮毂、刹车片、挡风玻璃等。虽然这些产品的出口量不断增长,但是,企业所得利润总体来说并不理想。据了解,当前国内汽车刹车片出口价格在国外同类产品进口价格的1/22/3之间;而国内通用零部件平均出口价格只是欧美同类产品进口价格的1/5左右。如此低的出口价格,国内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出口利润已经很低。

  不仅是低附加值造成低利润,就连国内企业一直引以自豪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现在也不那么明显。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中国,中国零部件企业在惊呼“狼来了”的同时,还暗自庆幸自己手中尚有一张王牌:劳动力成本优势。一些人认为,相比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我们的用工便宜、劳动力成本低,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诚然,在现阶段,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与国际公司的竞争中,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价格低廉,在一些合资项目的配套上争得一席之地,也有过同场竞技获胜的记录。但是,随着国际汽车零部件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通过到中国建工厂和采购中心,就近生产,就近采购,将不断缩小与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差距。因此,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容乐观。

  在这种忧患意识下,有一部分企业意识到出口转型的重要性,开始尝试打入国外高端产品市场。山东厚丰汽车散热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散热器已经成功进入美国和欧洲主流配件市场的高端产品领域。用其董事长张广厚的话来讲,“如果拼劳动力成本,东南亚很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比我们还低很多,我们拼不过。用低端产品薄利多销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我们必须不断研发,用高端产品吸引国外采购商。”

 

零部件企业有喜
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华人螺丝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这些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114@luosi.com或直接在线联系华网客服

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先取得编辑授权或本站的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华人螺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