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政策出台已箭在弦上。“冷轧钢出口退税由8%降为5%,热轧钢出口退税由8%降为零。”近距离接触该政策的人士向记者透露:“这项退税政策已经获得发改委和商务部的批准,国务院办公会已经进行了最后审议,于近日对外公布。”
“救命稻草”受到威胁
鼓噪多时的钢材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出台在即,行业内人士纷纷猜测是
鞍钢集团反倾销办公室主任商伟力向记者表示:“一旦推行新的退税政策,一般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国内市场的钢材价格将会受到明显影响。”据了解,2006年中国钢材新增产量的近50%用于出口,2006年的出口钢材增长超过100%,国际市场被认为是中国钢企在产能过剩情况下的“救命稻草”。
“如果没有出口退税的利润,中小企业的境遇将十分困难。”建龙钢铁集团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宝钢等大型钢厂通常是通过长期协议,购买进口铁矿石原料的,其每吨铁矿石价格要比其他购买铁矿石现货的企业便宜160元到200元。普通钢铁企业每吨钢材的价格成本便比大型钢厂高了近300元。“这还不包括大型钢厂采用的现代化设备所节省的人力成本,因此出口退税只有8个百分点,但对中小企业的意义非常重大。”
据分析,出口退税减少将直接导致大量的钢材产品由出口转为内销,并将直接打压国内钢材产品的价格。此外,由于热轧钢是中国钢企生产的最多的产品,被称为“大路货”,其出口退税如果真的由8%降为零,那么中国的绝大多数钢厂的利益都将受损。
“但是对于发改委来讲,他们一直希望制定根本性的措施,减少出口退税,不再拿国家政策养着钢厂。”业内人士认为,“生存艰难的企业将自觉加入到国家产业重组的队伍中。”
钢协人士也向记者表明,调整出口退税的措施并不是来自于国际贸易的压力,而是自觉进行的调整。发改委经济运行局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的钢铁企业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进展不快,我们的工作在客观上要求推进。”
钢企重组进展滞缓
让钢企自觉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同时也能够满足发改委的另一个“心愿”——让宣布重组的钢厂不要流于表面现象。因为在目前钢铁市场经济效益较好的情况下,各家钢厂重组的积极性并不大。
虽然武钢与鄂钢、柳钢联合,鞍钢与本钢联合以及莱钢与济钢、宝钢与八一钢厂的重组纷纷上演,但是目前的进展并不让发改委满意。
鞍钢人士向记者透露,鼓噪两年多的鞍钢本钢合并并没有太多进展,双方没有经营和财务上的联系,“本钢的效益还可以,重组对双方都是好事。但是各家都有自己的打算。”
另外,宝钢人士透露宝钢和八一钢厂宣布重组后,外界一致认为能够为宝钢提供铁矿的八一钢厂,并没有铁矿石被运往宝钢。现在外表亲密火热的钢企重组,实则只是一盘冷饭。
同样被山东政府宣布多时的莱钢和济钢重组同样没有实质性进展。“打造莱钢和济钢合并航母可能只是山东省政府的一相情愿。”一知情人士透露, “甚至在宣布合并的前一天,两家钢厂的多数人甚至并不知情。”记者在莱钢的企业网站发现,莱钢网站把一些媒体反对莱钢、济钢合并重组的内容放在了网站的重要位置上。
在山东省政府宣布莱钢与济钢合并的同时,莱钢一直没有停止过与外资米塔尔的接触。记者了解到,近期发改委曾就米塔尔入资莱钢一事,初步表态“卖得太便宜了”。
“米塔尔入资成功,莱钢与济钢的合并也就不存在了。”知情人士透露,“但是这与发改委的意向背道而驰,所以发改委极有可能再加以阻挠。”
在市场看好的情况下,钢企之间不情愿的重组,让发改委大伤脑筋。
出口退税的调整,一些体力不支的企业极有可能处于盈亏边缘,不得不进行实质性重组,这正中发改委的下怀。
局部利益阻挠重组
虽然发改委可以在宏观上制造一个有利于企业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大局,实际地方集团的利益却是阻碍重组的首要因素。
“企业领导层面难以整合,双方都不愿意放权。”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目前羁绊莱钢、济钢这样企业间整合的一大桎梏。
不同钢企跨省重组后的所有权问题都将会影响地方利益。唐钢集团总经理王天义就指出,目前钢企跨省并购有难度之一是财税体制“分段吃饭”。
一家帮助外资收购中国钢企的咨询机构,在进行实地调研中发现,地方政府的利益和态度在钢企整合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中国的钢铁企业既有央企,也有省属、市属企业,所有权归属的不同,各自在重组后,都不愿丧失自己的财税利益,这对钢企联合重组造成困难。”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两大钢厂重组后,一部分重复或者落后的产能很自然将被淘汰,各地政府都不愿看到自己所辖地区的钢企产能被淘汰,这将直接影响地方的就业、税收等一系列问题。”上述机构调查后认为这是各地政府阻挠重组的另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