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产业的版图正在悄然改变

来源:网摘

1246次

发布日期:2007年01月06日

扫描二维码进入

微信H5资讯

扫描二维码进入

资讯小程序

   “中国国有钢厂之间的并购除了武钢和鄂钢以外,鲜有成功的案例。”澳大利亚麦格里银行分析师刘晓宁向记者表示,“但民营企业之间自发的小型并购正在悄然改变中国钢铁产业的版图 。”据悉,沙钢集团在“吞下”淮钢后,其实际粗钢产量达1047.85万吨,从而超过武钢集团,跃居全国钢铁行业第四位。

  国企并购难跨“三重门”

  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的整合似乎是“雷声大、雨点小”:鞍本钢铁集团虽已挂牌,但至今仍貌合神离;宝钢系举牌邯郸钢铁(600001)(行情,资讯),但在邯钢集团强烈反弹下最终黯然而退;山东省拟以济钢集团和莱钢集团为基础组建山东钢铁集团,但目前挂牌时间仍遥遥无期。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所有权、人事和人员安置等问题,国有钢厂之间的并购尤其是跨省市的并购困难重重;即使并购在形式上成功了,也未必在经济上是成功的。

  我国国有钢铁企业众多,但管辖关系却纷纭复杂:既有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的中央级企业,又有省属和地市属企业。管辖关系不一致,导致利益关系难以统一,因而作为企业出资人的各级政府对并购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惠誉评级曾表示:“中国许多钢铁企业还在地方政府的掌控之中,它们趋向于保持对本地重要企业如钢铁公司的控制,以此使丰厚的地方税收来源免于遭受损失。”

  即使出资人统一了,人事问题也难以解决:两个并购企业的领导都是平级的,谁来当合并企业的老总?2006年8月初,山东省政府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积极策划以济钢和莱钢为基础组建山东钢铁集团。但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双方主要领导无法妥善安排,原本计划2006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组建和挂牌的时间表只得无限期推迟。此外,企业兼并往往涉及整合后的裁员增效,也让地方政府不敢轻举妄动。

  即使上述问题都解决了,合并后企业挂牌成功,但这种并购在经济上也未必是有效率的。刘晓宁表示,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政府发动的国有钢铁企业并购难以有成功的案例。他认为,有效的并购有两个要点:一是节省成本,如米塔尔和阿赛乐并购后会在未来几年节省3-5亿美元的成本;二是考虑布局,如中信泰富通过收购国内特钢厂,在整个汽车用特钢领域布下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但除了武钢兼并鄂钢以外,我没有看到很成功的案例。”

  惠誉评级也表示,现阶段,跨地域的钢铁企业并购只限于简单的战略联合,旨在获取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方面更强的议价能力。不少省内的并购双方缺乏互补性与增值效应,从而导致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及业绩提升的弱化。

  民企并购来势猛

  “我的钢铁”分析师节胜表示,与国有钢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营钢铁企业发起的市场化重组触及到钢铁主业及其上下游相关产业。

  他认为,由于民营企业利益主体单一,规模较小的企业要么相互间实行联合,要么加入更大一些的企业,表现出相当大的灵活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006年3月23日,文丰钢铁和德龙钢铁两家民营企业与邯钢集团签署《建立战略联盟全面合作协议》;6月8日,沙钢集团出资20亿收购了产能为200万吨的淮钢91%的股权;6月25日,沙钢集团和上海复星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刘晓宁认为,自发的小型并购正引导着当前钢铁业新一轮洗牌,悄然改变中国钢铁产业版图。他认为,民营钢厂的优势在于成本控制,擅长在比国企更低的资本成本上快速进行扩张,并且管理模式实用、敢作敢为。以建龙钢铁为例,其通过入股通钢、控股新抚钢、新建双鸭山建龙和重启宁波建龙项目,预计2006年其钢产量会达到1500万吨,跻身我国钢铁业前五名。

  无独有偶,沙钢集团也在并购中迅速成长起来。统计数据显示,1-9月份沙钢集团粗钢产量为924.41万吨,加上并购的淮钢的产量,其实际粗钢产量达1047.85万吨,从而超过武钢集团,跃居全国钢铁行业第四位。其他民营企业如国丰钢铁、复星集团也在前20名中占有一席之地。

 

钢铁并购整合
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华人螺丝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这些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114@luosi.com或直接在线联系华网客服

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先取得编辑授权或本站的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华人螺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