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涨铜不如看涨铝

来源:网摘

1175次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3日

扫描二维码进入

微信H5资讯

扫描二维码进入

资讯小程序

 

  最近美国市场的需求滑坡给铜市的阶段性过剩创造了条件,LME的美国注册仓库里库存几乎每天都在增加。随着制造业和房屋市场经济指标的转弱,美国的需求出现了今年以来最为明显的低潮期。

 

  中国市场相对LME铜价虽然自10月以来出现了一些间断性的升水,精铜的净进口量也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但是中国市场的人气显然不足以在近期完全地消费西方市场的阶段性过剩。铜市出现阶段性少量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引发了最近铜市交易的低迷。

 

  基本金属市场一年多来以供应紧张为标志的基本面,已经使众多市场人士很少再怀疑隐性库存的问题,但是每当市场出现较为明显的过剩之后,由此产生的隐性库存联想总是抬头。随着过去5个月里,铜现货对3个月期的差价越来

越稳定在贴水状态,人们对铜市的过剩印象也在进一步加深。

 

  昨日,现货对3个月期贴水高达40美元以上。按照历史标准,这样的贴水水平足以吸引买近抛远的库存融资交易。如果现货对3个月期的贴水进一步扩大,铜市的人气显然会转向进一步趋弱。贴水的长时间存在或进一步放大说明支撑铜价的因素已经具有一定的非基本面成分。

 

  废杂铜利用率提高

 

  目前支撑铜市看涨人气的根本出发点仍然在于看好中国今后的需求,中国现货市场的运作过程应该进一步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可供贸易商周转的现货量仍然有限,但是从今年5月以来国内现货市场的供需矛盾已经相当平和。加上高价又导致市场投机气氛越来越淡,国内市场无论是看涨还是看跌,都缺少推动价格出现趋势性走势的意向或气氛,对未来市场走向及供需平衡关系的看法其实还存在很大分歧。

 

  从一些著名的资深分析人士或机构对未来12个月的价格走势判断的分歧来看,问题的关键主要集中在对中国需求的看法上。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市场的焦点主要放在国家储备局向市场释放大量的库存上,由此引发了中国实际

消费被扭曲的基本看法。这种看法认为中国的实际需求远超出统计数据所揭示的表观需求,消费者和国家的清库是中国表观需求下降的根本原因。受到这一思维方式的影响,西方世界普遍看涨中国清库后的未来需求,认为中国清库后

的重新备库足以使铜市场长时间里处于供应缺口状态,中国的任何备库行为都足以推动铜价在今年末创出新高。

 

  然而时至12月,铜价在今年底再创新高的呼声已经不复存在。看涨人士判断上的失误根源在于,中国对废杂铜的利用率超越了市场的想象。今年,众多有色金属名义价格创出了有史以来的最高,镍和锌的价格已经接近或超过了经

通胀调整后的历史最高价,但是铜价却没有跟随总体潮流出现这种广为预期的局面。

 

  今年,中国精铜的净进口量明显降低,不仅仅是因为国储或消费者的清库行为,其中还包括了对废杂铜利用率的提升,以及铝对铜的消费替代。对废杂铜的利用向线缆行业扩散,对铜的质量有很高要求的线缆行业大量使用废杂铜

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这样的事实在原来的判断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由此来重新平衡中国的铜消费结构,无疑会冲击许多分析平衡数据。

 

  供应过剩恐蔓延

 

  如果说,中国的实际消费在经济强劲增长的背景下不可能出现明显的滑坡,今年中国铜的表观需求几乎没有什么显著增长显然是这种替代消费所造成的。如果这种势头方兴未艾,美国需求的放缓、欧洲需求明年的逐渐衰弱,可

能会给铜市供应过剩的渐渐扩大创造条件。

 

  首先,美国制造业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现象看来在明年第一季度不可能改变。美国市场的供应紧张已经不再像今年年初那样尖锐。欧美市场上充足的废杂铜供应仍能满足中国的采购需求,中国的废杂铜利用率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

间,或至少有保持今年水平的理由。

 

  其次,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强劲是不争的事实,消费者有可能会补充库存,但是在价格回落的过程中,消费者仍然只是用多少买多少。在目前铜价的波动区间里,中国消费者不再激进地补库。虽然2007年中国下游产品加工能力

仍可能扩大,但这只不过是一种西方制造加工业向中国进一步转移下的“替人消费行为”。

 

  而且从政府已经采取的措施来看,对下游加工业的控制无疑正在加强。因此,中国金属下游产品加工业经过急速扩张后完全有可能出现紧缩周期。中国金属需求的急速增长有可能会在2007年达到顶峰后明显放缓。

 

  铜价明年不管是先涨后跌,还是先跌后涨,其过程可能都是相当平和的,不会出现西方预期的极端走势。我们既可以预期铜价大幅回落的过程中,不断会有消费者的进场,同时也会看到经过跨时代变化的价格已经不足以吸引中国

消费者激进的补库。在铝替代铜的消费已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笔者相信看涨铜还不如看涨铝。铝的逢低买入价位已经上升至2700美元附近。

 

 

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华人螺丝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这些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114@luosi.com或直接在线联系华网客服

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先取得编辑授权或本站的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华人螺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