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不详> 钨、锡、锑、铟、钼、稀土等稀有金属作为关系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具有独特的性能和作用,是制造业、原子能、航空航天、半导体、特种钢、耐热合金及尖端武器等所必需的原材料。目前我国稀有金属资源大国的优势地位正在丧失,必须从战略上调整有色金属发展思路。
我国丧失稀有金属大国优势地位
我国是稀有金属生产大国,不论是资源储量、产量、出口量,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市场重要的生产者和供应者。近年来,随着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我国稀有金属出口量呈上升趋势。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稀有金属及制品出口近100多种,累计出口额为40.69亿美元。目前,我国稀有金属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资源保有储量不断下降,在世界所占比重越来越低。由此造成的我国稀有金属的产量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乱采乱挖、储量锐减的现象日益突出。以稀土为例,我国稀土累计探明工业储量居世界首位,前些年稀土价格比较高,致使有些地方无证开采、越界开采和乱采滥挖现象十分严重,已使这一优势资源正在“缩水”。世界稀土资源量超过2.45亿吨,我国保有资源量9100万吨,占27%。而目前我国保存较好的稀土探明工业储量仅剩2700万吨左右,按人均计算我国已是稀土资源贫乏国家。其他稀有金属品种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二是我国一些稀有金属品种,已经从世界出口大国变为进口大国。2005年,我国另一个优势品种——锡也成为净进口国。近几年来,我国锡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3左右,2003-2005年锡产量分别为10047、108000和117000吨,但是需求却明显大于产量增长。据统计,2003-2005年我国锡消费量分别为90388、1070501、135510吨。与2003年净出口9659吨相比,2005年我国锡净进口量已经达到22510吨。电子行业向中国的快速转移,是导致中国锡消费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锌从净出口国到净进口国 我国付出高昂代价
从2004年开始,我国锌从净出口变为净进口。2001-2003年我国精锌出口量分别为541963、472769、451028吨,2004年和2005年我国净进口15296吨和269000吨。2001年-2003年我国精锌共出口1465760吨,出口额125628万美元。而由于价格的高涨,2006年1-9月份我国进口精锌238960吨,只占2001-2003年这3年出口总量1465760吨的16.3%,但是进口额64495万美元,相当于这3年的出口额的51.3%。2001年-2003年我国精锌平均出口价格为857美元/吨,2006年1-9月份我国平均进口价格为2697美元/吨。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卖出去以后,然后再用3倍的价格给买回来。
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当我们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大量购买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付出高额的代价。造成这方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定位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到国内市场的需求,一味的扩大冶炼规模,把占领海外市场作为主要发展战略。当我们国家真正需要的时候,国内产量已经难以满足了,导致不得不高价从海外进口。这一进一出造成的巨大的损失,不得不让我们对我国有色行业的发展战略和定位重新审思。
在从我国另一个优势品种钨来看:我国是钨资源储量、冶炼、生产第一大国。但是由于多年的开采和出口,我国钨现状极不乐观。2005年我国钨精矿生产高达73403吨,消耗10万吨的三氧化钨储量。从我国钨资源分析看出,在全国578.6万吨资源储量中,现在有较好利用的基础储量为139万吨。按照目前消耗储量10万吨计算,规模开采只能维持14年,即使按照资源储量计算,目前正在生产的钨矿区按照目前生产量静态规模生产最多维持22年。虽然我国对钨出口实施总量控制和配额管理,但是钨品出口量一直呈上升趋势。2005年我国钨品出口量33806.2万吨,较2001年的26416.4增加了7390.8吨。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钨消费量正在快速增长。2005年国内需求钨金属量为2.23万吨,比2004年的2万吨增长了11.5%。而2002年我国需求量才只有1.3万吨。照这个发展速度,不出10年,我国钨的需求就会达到现有生产水平。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钨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
我国稀有金属资源丰富,但由于大量出口,到2020年,许多稀有金属资源将所剩无几。到那个时候,价格将是现在的多少倍?谁能满足中国的需求呢?即便是我们有钱,又到那里去买呢?
我国有色金属发展思路必须改变
我国稀有金属工业的发展,必须未雨绸缪,不能总以出口初级产品为目标,把目光盯在眼前利益上,而应以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的角度来谋划,否则我们将会为未来付出惨重的代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稀有金属的需求速度将超过GNP的增长速度。建议我国稀有金属的发展方向是:应该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不能作为走向国际市场的竞争品种。加强资源保护力度,把稀有金属列为完全禁止出口类商品。
本着保护我国优势资源的目的,国家近几年加大了对钨锡锑、稀土等稀有金属的治理力度,从政策、税收、出口关税调整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7部委《关于加强钨锡锑行业管理的意见》,依法开展了钨锡锑行业整顿;另一方面,国家在去年和今年先后调整了出口退税政策,把这些品种的出口退税逐步减到零,并且增加或提高了出口关税。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治理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根治,表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冶炼能力在逐年递增,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总量控制原则”背道而驰,一些产品的出口仍旧有增无减。我们认为,为了从根本上遏制这种状况继续发展,国家应尽快出台措施,把全部稀有金属及其绝大部分制品列为完全禁止出口商品,即使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国家也要课以重税,否则无法根本改变目前这种大量出口的状况。同时,国家应加大对稀有金属的储备力度,把原本用于出口的储备下来,在将来国内紧缺的时候拿出来使用。
其次,我国稀有金属的发展方向,应从扩大冶炼规模转变到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上来。虽然我国是资源和生产大国,但不是生产强国。以钨为例,由于我国目前只出口初级产品,同时大量的高级产品需要进口,导致进口价远远高于出口价。2005年我国进口钨丝价格为183042美元/吨钨,出口价格为44547.9美元/吨钨,进口价格是出口价格的4.1倍!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开采、冶炼和加工规模。同时,参议国家组建大的稀有金属集团,发挥技术优势,尽快的把稀有金属深加工发展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