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智造”骨干企业跑出倍增“加速度”

来源:新京报

541次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0日

扫描二维码进入

微信H5资讯

扫描二维码进入

资讯小程序

  为全国制造业强市,今年8月,烟台市再度发力,启动实施企业倍增计划,筛选了200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作为重点倍增培育企业,在倍增发展、创新发展、链式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等十个方面给予企业重点支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内涵式倍增发展,推动全市先进制造业再上新台阶。在启动实施倍增计划时,烟台也明确提出“培育形成1个3千亿级、1个2千亿级、4个1千亿级、3个百亿级的先进制造业‘1143’产业集群”这一发展目标。


  国庆节前夕,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成功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消息传来,作为国内最早供货C919钛合金紧固件、国内首家取得C919适航认证的企业,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的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内一片欢呼。“十年里,公司经历了中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的发展大潮,更赶上了‘大国重器’相继问世的新时代,公司的发展也得益于此。”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田文广说。


  烟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政府数据显示,十年来,烟台市努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着力打造烟台制造“升级版”。烟台全市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11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3100亿元。去年,烟台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005.1亿元、利润583亿元,先进制造业发展指数稳居全国百强市第一方阵。


  今年8月底,烟台市委、市政府出台《烟台市实施企业倍增计划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简称倍增计划方案),筛选200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作为重点倍增培育企业,聚力打造“烟台智造”产业集群。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入选企业中,像钛金科技这样在“大国重器”中展现烟台智慧的并不少。


  “大国重器”凸显烟台力量

  在东方蓝天钛金科技有限公司C2厂房,温镦区的工人们熟练操作着智能机械臂,随着左右机械臂的按压配合,仅几秒钟,一枚枚紧固件便制作成型。“这些紧固件就应用于大型客机C919。”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田文广说。


  田文广介绍,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集航空航天高端紧固件及结构件研发、生产、检测于一体的企业。十年前,公司产值不足千万,去年已超过3亿元,增长30倍;十年前,公司研发团队仅10人,如今发展到60余人;十年前,公司厂区在芝罘区1间2000多平方米的老厂房,如今在高新区拥有占地170亩的园区和8座新厂房;十年前,公司名不见经传,如今已成功跻身国内航空、航天、发动机重要紧固件供应商。


  “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多个航天型号项目上,我们的产品也实现了应用。”田文广拿着一枚不脱出紧固装置说,这枚装置就是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航天员驻守天宫33天期间,为维修拆卸“量身定制”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仅有指节大小的紧固件,钛金科技花了5年才完成从产品研制到实现批量装配。“十年里,我们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相继攻克了成型技术、热处理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等多个难题,填补多项国内紧固技术空白。”


  “入选倍增计划方案的200家企业中,其中龙头骨干型企业100家、高成长创新型企业100家。”烟台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市化专办专职副主任张宏介绍,像钛金科技这样在“大国重器”中贡献烟台智慧的企业并不少。比如由中集来福士自主研发设计的“蓝鲸1号”和“蓝鲸2号”,是目前全球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海上钻井平台,已在南海顺利完成两轮可燃冰试采任务,将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带入世界先进行列;由杰瑞集团研发的世界首台4500型压裂车“阿波罗”,将中国页岩气开发带入涡轮压裂时代,使我国成为现存涡轮压裂车单机功率最大的国家。“这些企业有个共通点,聚焦科技创新,用十多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同类企业数十年所走的路。”张宏说。


  “十条新政”推动“国产替代”

  在倍增计划方案中,还包含了政府对倍增培育企业的重点支持政策,烟台政企人士形象地称其为“十条新政”。


  十条新政包括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支持项目支撑发展、支持企业扩张发展、支持企业融合发展等。新政明确提出,对龙头骨干型倍增培育企业,承诺4年内产值年均增幅不低于20%且年度增长超过20%的,按照当年产值增量的1%最高500万元予以奖励;对高成长创新型倍增培育企业,承诺3年内产值年均增幅不低于25%且年度增长超过25%的,按照当年产值增量的2%最高300万元予以奖励。对首次迈入世界500强的烟台本土制造业企业给予最高1亿元一次性奖励;对培育期内年度产值首次突破50亿元、1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的倍增培育企业,分别给予管理团队最高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烟台艾迪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娇云最看中的是十条新政中,有一条关于鼓励倍增培育企业“机器换人”的政策。


  “2020年,公司投资10.9亿元建设艾创智能化工厂,今年6月投入使用,项目达产后,将具备年产工业机器人2万台的能力。”李娇云说,新政中提出,对年度内投入50万元以上购置工业机器人产品的企业,按照机器人设备投资的20%最高100万元奖补。“此条政策将极大推动我们工业机器人的业务发展,也为公司完成倍增目标奠定了基础。”


  李娇云介绍,艾迪精密成立于2003年,主营液压破碎锤等液压属具、高端液压件、工业机器人等,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公司始终将研发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掌握了产业链从铸造、机加、热处理等全面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高端液压泵、液压马达及多路控制阀等产品,成功实现伺服数字液压系统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企业长期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


  “围绕企业倍增计划,政府将全力支持辖区内如艾迪精密等骨干企业布局新技术、建设新项目。”黄渤海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新区立足“链长制”,推进“链式招商”,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围绕现有产业基础和企业,绘制招商引资新图谱,精准延链补链强链。


  离艾迪精密约4公里的万隆真空冶金股份有限公司,虽然两公司所属行业不同,但他们同样在高端制造领域走上了“国产替代”的突围之路。万隆冶金副总经理李宗广介绍,公司是国内首家以“特铜”作为主导产品的企业,致力于研制高性能特种铜合金材料及制品,服务于高铁、核电、航天等领域,曾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等称号,还是山东省先进铜合金产业链链主企业,主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7项。


  李宗广回忆,2010年,国内高铁迅速发展,但以前的高铁接触线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价格高、生产周期长,而铬锆铜高铁接触线一直未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经过8年自主研发核心工艺、自主制造关键设备,公司建成全球首条高铁铬锆铜接触线批量生产线,为高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万隆冶金在发展同时,也能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随着新建项目投产上量,向本地上游原材料配套企业新增采购额将由原来不到2亿元渐增至10亿元以上。得益于‘企业倍增计划’,预计万隆冶金可依靠新增采购每年获得500万元财政奖励。”张宏表示,近年来,烟台坚持“集群+链条”,大力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并对石化及化工新材料、汽车等16条重点产业链进行重点培育,不断汇聚“烟台智造”发展动力。


  “世界首创”助力走向全球

  “4期抗体原液大楼已投入生产,3期工程质检大楼预计今年底部分可投入使用。届时,这里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抗体药物生产基地。”9月28日,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与公共关系部执行总监孙淼告诉记者。


  在烟台市培育的16条重点产业链里,生物医药产业成绩斐然:投资44亿元的烟台蓝色药谷生命岛项目开工建设;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旗下派诺生物最新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在国外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作为链主企业,荣昌生物更是率先“打样”,先后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山东省市值最大的上市制药公司。孙淼介绍,目前,公司产品管线中处于研发和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物多达十几个,其中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两款原创性生物新药,填补了多项国际空白,于2021年先后获批上市。


  同年8月,荣昌生物与全球知名生物制药公司西雅图基因,就维迪西妥单抗达成全球(亚太地区仅含新加坡、日本)海外授权交易合作协议,获得26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刷新了中国制药企业单品种海外授权的最高纪录。


  根据部署,烟台每个重点产业链均由一名市级领导担任链长,生物医药产业链也是如此,构筑起链长统领链条、链办建在园区、链主领航建链、链办部门联动的支撑服务体系。目前,在生物医药产业的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方面,烟台已筛选平台项目及重点项目20个,国际会议新签约项目26个。烟台的生物医药产业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山东省首批“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


  在烟台,像荣昌生物这样将眼光望向全球的企业不在少数,位于黄渤海新区的烟台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烟台市实施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动员大会上,正海磁材作为全市三家企业代表之一作典型发言。公司总经理李志强表示,将持续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实现对日本、欧美等技术优势国家的超越。


  “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7800万辆,每3辆车有1辆装载正海磁体;2021年,全球空调销量1.12亿台,每3台有1台装载正海磁体。”正海磁材企划中心副总经理徐宁介绍,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4%以上用于研发,目前已拥有全球专利129项。在中国稀土永磁行业各个关键时期,公司均发挥着自主创新的“领军”作用,创新出“正海无氧工艺”“低重稀土技术”和“超轻稀土技术”。


  据了解,启动实施倍增计划时,烟台明确提出“力争实现本土企业世界500强零的突破”这一发展目标。“山东这十年·烟台”主题新闻发布会也提到,烟台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将持续提高全球资源的聚集浓度、链接强度和辐射广度,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国际科创高地。


  优势资源成就“绿色集群”

  9月29日上午,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大金港,一艘货轮载着荷兰某公司订购的21套大型海上运输工装项目,离开顺岸码头。而同一时间的凹槽码头,另一艘货轮刚装载完一套350吨重的海上塔筒,准备驶往潍坊市昌邑海上风场。


  “得益于国家的‘双碳’战略,以及欧洲对新能源井喷式的需求,近三年,公司产值连续三年上涨约50%。”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飞告诉记者,公司今年定了一个“小目标”:2023年产值达到50亿。


  高飞介绍,蓬莱大金重工是风电行业内单体产能最大、资质最全的海上风电塔筒和桩基设备供应商,成立于2009年,为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产品为海上风电塔筒、陆域风电塔筒、海上风电桩管基础类产品,具备风电塔筒和桩基制造的世界级技术优势,年产能50万吨,产品已出口全球30余个国家。


  “2009年,公司入驻蓬莱时,就自建重件码头,建成包括10万吨级对外开放泊位2个、3.5万吨级对外开放风电安装专用凹槽泊位1个,配置起重能力1000吨的龙门吊,配备30万㎡的重载总装和出运场地,成为国内首个已建成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对外开放、产品覆盖全球的海上风电港口。”高飞说,依托这些优势,公司正积极推进“两海战略”布局,即主攻海上和海外市场。


  从蓬莱大金重工沿仙境东路向西驱车5公里,就来到了同样入选重点倍增培育企业名单的蓬莱巨涛海洋工程重工有限公司,海岸上十几座黄色“三脚架”高耸入云。这些“三脚架”,就是海上风电用的吸力筒式导管架。


  9月13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蓬莱区专场上,蓬莱区工信局局长王海介绍,蓬莱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近年来,沿着蓬莱区74.5公里的海岸线,已吸引法国液化空气、东方电气等多家三类500强企业入驻,拥有大金重工、京鲁船业等骨干企业以及70多家配套关联企业。2021年,园区实现产值85亿元,出口4亿美元,成为山东省第一家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园区。在山东省2021年公布的25家特色产业集群中,“烟台蓬莱(海上风电装备)特色产业集群”也是低碳产业配置的代表之一。


  据悉,2022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烟台明确提出“建设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的要求,形成以蓬莱风电母港为核心,全省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目前,蓬莱区已成立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指挥部,并委托专业院所编制高质量产业规划,致力打造立足山东、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国际领先的海上风电产业高地。”王海在发布会上表示。


制造企业紧固件智造
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华人螺丝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这些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114@luosi.com或直接在线联系华网客服

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先取得编辑授权或本站的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华人螺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