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零部件的“黄金时代”

来源:读懂财经研究

305次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22日

扫描二维码进入

微信H5资讯

扫描二维码进入

资讯小程序

国内汽车的零部件市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火热。

近日,苹果产业链龙头立讯精密宣布与奇瑞达成合作,协同奇瑞开展整车ODM模式,志在成为全球*的Tier1。

消息一出,便引发行业震动,但细细想来也在情理之中。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其市场规模加速扩大,汽车零部件市场自然也就成为了制造业和科技巨头们布局的重点。

当下,已经有不少智能手机产业链的制造巨头,开始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比如,富士康与拜腾、吉利等汽车厂商合作,为汽车厂商提供代工和零部件生产;闻泰科技整合智能硬件、车规级半导体、通讯业务等方面优势,向汽车Tier1转型;长盈精密在动力电池盖板、充电设备、汽车内饰等领域均有布局……

除了传统制造业巨头,老牌家电企业如美的集团,科技巨头如华为和大疆等企业纷纷布局汽车零部件市场,致力于成为*的Tier1。

这种情况在几年前是根本难以想象的。毕竟,过去几十年,中国在燃油车时代的供应链实力,是远远比不上国际巨头的。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国内制造业巨头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打破传统国际Tier1巨头们的体系,国内汽车零部件汽车产业有望实现“换道超车”,迎来自主黄金时代。

一、国际Tier1巨头壁垒开始瓦解

传统燃油车的供应链体系是一个森严的金字塔体系。这个金字塔顶端是主机厂,掌控着动力系统这一核心技术,下面是一级供应商,即我们常说的Tier1,向Tier1供货的是二级供应商(tier2),层层外包,搭建起庞大的汽车供应链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Tier1利用总成系统、强大的品牌和深厚的客户资源实现盈利,而Tier2层级供应商则远离主机厂,技术水平也比不上Tier1,议价能力极弱。

经过百年燃油车时代的发展,Tier1层级诞生出众多全球性巨头,它们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在行业中占据垄断性地位。

这些Tier1巨头们,起步极早,是汽车工程领域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建立深厚的竞争壁垒。如全球*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在1970年就开始生产具有二极管、晶体管和IC的半导体组件,随后推出了ABS、MEMS、ESP等一系列汽车领域划时代的技术与产品,至今仍是汽车电子行业龙头。

由于国际Tier1巨头们入局早,且强大的供应商体系与发达的汽车工业紧密相连,导致国内Tier1企业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从数量上来看,在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日本企业有23家,美国企业有22家,德国企业有18家,紧随其后的是韩国的9家,和中国8家。

而且,上榜的8家企业,其整体排名也靠后。数据显示,在百强榜的8家国内企业中,延锋排名*高,位列第17位,其他7家排名都在40名以后。

排名靠后的原因好理解。毕竟,国内汽车工业起步较晚,自主品牌车企市场竞争力较弱。与此同时,德日等汽车品牌供应链体系十分封闭,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很难打入,无法突破巨头的壁垒。

因此,入榜的8家企业产品多集中于低附加值领域,如延锋、海纳川、敏实集团、五菱工业等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内外饰,中信戴卡为轮毂。

不过,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加之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板块开始受到车企重视,国际Tier1巨头形成的森严壁垒逐渐开始瓦解。

二、智能电动汽车重构行业格局

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不仅仅是使用能源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在生产理念、硬件、软件以及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等层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冲击传统燃油车和与之匹配的供应链体系的主要原因。

具体一点来看,*核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对待供应链体系的理念。正如前文所言,传统燃油车供应链体系是车企对接Tier1,Tier1对接Tier2。

而新能源车企业往往倾向于采取更为扁平灵活的供应链体系,以更快的产品迭代节奏,顺应市场变化。具体一点说,现在的Tier2或者Tier3供应商可以越过Tier1直接供应特斯拉、蔚小理等新造车企业。

以高通为例,在传统燃油车供应链体系中,高通的位置可能是Tier2或者Tier3。这种情况下,高通无法与整车厂商直接沟通。但随着新造车企业的快速发展,整车厂往往会直接和高通沟通,其在供应链中的位置有着往Tier1转变的趋势。

此外,新技术的应用,也是冲击传统汽车供应链的关键原因之一。*典型的案例便是,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应用。

在一辆电动汽车中,电池是重量*大的部件,加上电机和电控,三电系统通常占新能源汽车整车重量的30-40%,对电动汽车续航影响极大,进而影响整车成本。为了减轻车身重量,降低制造成本并提升生产效率,特斯拉在ModelY上宣布将采用一体化压铸后地板总成。

这种新技术的应用,将使ModelY相比原来可减少79个部件,制造成本降低40%。随着应用更多大型压铸件,整车重量将进一步降低10%,对应续航增加14%。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一体化压铸技术并不具备量产条件。其中,一个*大的阻碍是,当时的压铸市场,*大5000吨级的压铸机锁模力,完全无法满足特斯拉制造一体式大型零件的需求。

随后,特斯拉与力劲科技控股的压铸机厂商IDRA联合定制一体化压铸机GigaPress,吨级高达6000吨,目前8000T压铸机也在规划当中。某种程度上说,一体化压铸这一新技术,让IDRA和力劲科技成功打入特斯拉Tier1体系中。随着一体化压铸理念被广泛接受,力劲科技已经成为行业内炙手可热的供应商之一。

这些变化,意味着传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体系变得扁平,更加开放。在新能源时代,国内汽车工业实现“换道超车”,国产零部件厂商也迎来了崛起的契机。

三、国产汽车零部件厂商正在崛起

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燃油车巨头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优势。“换赛道”后,新造车和自主车企纷纷发力,国产供应链体系正在迅速崛起,德赛西威闯入全球供应链百强即是一个标志。

特斯拉的中国化,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国产汽车供应链崛起的催化剂。特斯拉入华之时,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协议,约定上海工厂供应商*终全部国产化。

进入中国后,特斯拉多次调低售价,以加速电动汽车的普及,伴随的是特斯拉供应链的国产化比例逐步加深。在这个过程中,特斯拉强大的品牌效应,对国产零部件供应商有着强大的拉动效应。

与此同时,科技巨头的入局,也在加速国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崛起。华为、大疆等科技巨头介入汽车市场,定位便是智能电动汽车Tier1级供应商。

在去年年底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生态论坛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合作伙伴已经增加至300多家,覆盖智能驾驶、iDVP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座舱三大业务,其中不乏如中科创达、德赛西威、宁德时代、福耀玻璃等优质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目前来看,在传统汽车制造供应链体系之外,“软件定义汽车”带来的机遇更加值得关注。

在自动驾驶AI芯片领域,国产供应商开始登上舞台。长期以来,自动驾驶芯片市场被Mobileye和赛灵思两家公司掌控。近年来,英伟达、高通、国内企业地平线和黑芝麻智能等企业,纷纷拓展自动驾驶芯片领域。

在已经上市和即将上市的新车型中,蔚来ET7和智己汽车搭载英伟达Orin芯片,小鹏P7搭载英伟达Xavier芯片,而国产自动驾驶AI芯片也开始“上车”,目前正在大卖的2021款理想ONE,其辅助驾驶芯片就是来自国产自动驾驶AI芯片创业公司地平线的两颗征程3芯片。

截至目前,地平线征程3仍是*一个“上车”的国产自动驾驶AI芯片。但在地平线之外,黑芝麻智能、芯驰科技、华为等国产自动驾驶AI芯片企业,其产品也拥有不俗的性能表现。

不难发现,巨变正在发生。在百年汽车工业体系重构的时间窗口,科技巨头们*下的国内汽车产业结构化升级,必将带来国产汽车零部件体系的强势崛起。


零部件分析
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华人螺丝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这些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114@luosi.com或直接在线联系华网客服

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先取得编辑授权或本站的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华人螺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