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城市谁最强?上海、深圳、苏州角逐第一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

1347次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21日

扫描二维码进入

微信H5资讯

扫描二维码进入

资讯小程序

   上海、深圳和苏州处于你追我赶的状态,并没有谁真正坐稳了工业第一城。

  1月19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贾兴东在做客本地“民心桥”节目时表示,2020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增长2%,规模以上总产值3.7万亿元左右,连续2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回望2020年上半年,根据公开报道,苏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万亿元,超越上海和深圳,成为全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此番深圳官方的表态,正式确认了深圳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这个指标上“重回”第一城。

  但处于中国工业城市第一方阵的深圳、上海和苏州,近年来一直处于你追我赶的局面,深圳并未拥有全面领先的优势。如果同时算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等几个指标,三城将继续角逐中国工业第一城。

  一般而言,伴随着大城市的发展,尤其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渐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去工业化”。可以看到的是,在中国一些重点城市中,近年来出现了重新重视制造业的趋势。

  中国工业城市第一方阵

  2017年,上海、苏州和深圳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均超过了3万亿,三座城市构成中国工业城市第一方阵。

  排序来看,上海为33989.36亿元,苏州为31956.21亿元,深圳为30702.7亿元,深圳为首次突破3万亿。

  短短2年之后,深圳后来居上,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3.68万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同年,上海的这一数值为3.44万亿元,下降0.3%;苏州则为3.3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并且与上海仅剩下小幅差距。

  2020年上半年,苏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万亿元,超过同期的上海近500亿元,被视作成为了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并未查询到深圳公布2020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数据,仅查询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为1.558万亿元。

  但在三座城市中不断变化的排名可以看出,深圳、上海和苏州的工业总产值处于你追我赶的状态,并没有谁真正坐稳了工业第一城。

  三座城市的工业发展各有特点,上海是我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重、轻工业门类之全称得上中国之最;深圳的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方面颇有特色,二者在2019年的增加值占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高达66.6%和71.9%;苏州同样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同时也走向了自我创新。

  如果说工业总产值衡量的是总规模,那么,工业增加值更能反映工业发展质量。在这一项指标上,上海和深圳同样竞争激烈。

  2018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9109.54亿元,增长9.5%,成为全国首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的城市。同年,上海实现工业增加值8694.95亿元。

  但2019年,上海工业增加值达到了9670.68亿元,又反超了深圳,排名榜首,深圳则以9587.94亿元次之,与上海相差了几十亿元。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因素的影响,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如今全年预计增长2%,呈现明显的复苏之势,而全年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有望再与上海一争高下。

  相比之下,苏州在这一项指标上与上海、深圳拉开了一定差距,2019年,苏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7592.42亿元。

  但苏州在2020年上半年的表现十分亮眼,除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反超上海500亿元之外,在疫情的影响下,苏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仍然实现了1.6%的正增长,截至2020年11月,这一涨幅已经扩大至5.5%。

  “争夺”制造业

  在上海、深圳和苏州之后,其他重点城市的工业增加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档”,6000亿元区间的城市仅有重庆,5000亿元区间的有广州、东莞、泉州、宁波和无锡,4000亿元区间的有佛山、武汉、天津、杭州、北京、南京和成都。

  这些都是万亿或准万亿GDP城市,但其工业增加值的排名与GDP的排名有较大出入。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不久前在一个论坛中表示,过去半个世纪,发达国家和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去工业化”,工业比重在持续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去工业化往往伴随着收入增长的停滞,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万陆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把创新做好,必须要牢牢地和工业化绑在一起,工业化、创新、可持续增长是三位一体的过程。

  从城市的层面来看,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占比逐渐提升,但与此同时,一些重点城市表现出了“重拾”制造业的决心。

  2018年,上海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吹响重振“上海制造”集结号。

  杭州在2019年9月推出“新制造业计划”, 计划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800亿元。

  2008年,杭州第二产业占比尚有50.0%,但到了2019年,已经下降至31.7%,下降幅度仅次于天津,但远远快于其他诸多一线、新一线城市。

  杭州市委主要负责人曾在2019年表示,制造业是当前杭州最大的短板,“新制造业计划”是杭州打造新引擎、打好翻身仗的根本指引。

  南京则在2020年公布的“四新行动”(新基建、新消费、新产业、新都市)方案中提出,2020年新型都市工业产业规模要达到600亿元。在南京主城实施“退二进三”二三十年来,又首次对玄武、秦淮、建邺、鼓楼和雨花台五个区各下达上百亿元的新型都市工业产业指标,这被南京当地媒体称为将工业“迎回”主城。

  对于很多城市而言,制造仍然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尤其是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将可能颠覆传统制造模式,催生出大量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表示,从大的方面说,当今中国被“卡脖子”的产业也基本都在制造业领域,半导体、芯片、大飞机、高端装备这些先进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必须攻克的难关。

工业城市
参与评论
匿名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华人螺丝网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这些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114@luosi.com或直接在线联系华网客服

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先取得编辑授权或本站的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华人螺丝网。